首页 / 中药 / 赤小豆

赤小豆

好东西
发布时间:

赤小豆

名称:赤小豆

赤小豆 Chixiaodou

基本信息

出处 《神农本草经》。

中药材学名 Semen Phaseoli

英文名 Adsuki Bean

别名 红豆、野赤豆。

基原 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 Leguminosae 赤小豆 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或赤豆 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 的种子。

释名

荅是小豆的总称,有三四个品种。现今说的赤豆、白豆、绿豆等都属于小豆。我们把可以入药的红色小豆叫做赤小豆。

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 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 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化学成分 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酸、烟酸、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 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

【植物形态】

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②赤豆,又名: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上有硬毛。3出复叶;托叶线形,被白色长柔毛;小叶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极浅3裂,两面被疏长毛。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蝶形花,形与上种相同;荚果扁圆筒状,于种子间收缩,无毛;种子6~10粒,暗红色,矩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种脐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赤小豆叶)、花(赤小豆花)及发芽的种子(赤小豆芽)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

①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②赤豆:又名饭赤豆。干燥种子,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5~8毫米,直径约4~6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侧缘上端,白色,不显著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状与亦小豆相似。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化学成分】

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性味】

甘酸,平。

①《养生要集》:"味苦,温。"

②《别录》:"甘酸,平,无毒。"

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药方选录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④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⑤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⑥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⑦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⑧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⑨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⑩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⑾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⑿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⒀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⒁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⒃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⒄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⒅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临床研究

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治疗7例,均获效果。

②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中文名:赤小豆

Name: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et Ohashi

科:豆科

Family:Leguminosae

属:豇豆属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上部缠绕,高20-70厘米。托叶披针形,盾状着生;小叶3,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全缘或有时浅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2-3朵花;花长约1厘米;萼钟状,长约3-4毫米,萼齿披针形;花冠黄色。荚果圆柱形,长6-10厘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有种子6-10;种子长椭圆形,暗红色,少有褐色或黑色,较狭窄,直径约3毫米,种脐凹陷。 分布于南部各省区;越南,日本,菲律宾,印度也有。栽培或野生。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中药化学成分】

1.赤小豆 含糖类,三萜皂甙(triterpenoidsaponin)。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物58g,粗纤维4.9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thiamine)0.3lmg,核黄素(riboflavine)0.11mg,烟酸(nicotinic

acid)2.7mg等。

2.从赤豆中分离得到3-呋喃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3-fu-ranmethanol-β-D-h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糖甙(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和1D-5-O-(a-D-吡

喃半乳糖基)-4-O-甲基肌醇[1D-5-O(a-D-galactopyranosyl)-4-O-methyl-myoinositol]。还分离得到6个齐墩果烯低聚糖甙(oleanene-oligoglycosides):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槐花二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 sophoradiol};赤豆皂甙Ⅱ,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赤豆皂甙Ⅲ,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赤豆皂醇

{3-O-[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azukisa-

pogenol};赤豆皂甙Ⅳ,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吡喃葡萄糖基(l→6)-β-D-吡喃葡萄糖基]刺叶丝石竹酸{3-O-(β-D-glucopyranosyl)28-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gypsogenic acid};赤豆皂甙Ⅴ,即是3-O-[a-L-吡喃鼠李糖基(l→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和赤豆皂甙Ⅵ,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醋酸基]-29-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pyranosyl]-29-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azukisapogenol}。

从赤豆的热水提取物中还得到三种黄烷醇鞣质(flavanoltannins):D-儿茶精(D-catechin)、D-儿茶精(D-epicatechin)和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从新鲜种子中分离到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和B3。

食疗价值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又称红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赤豆又称红豆、红饭豆、朱赤豆。我国各地广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荚果,晒干,除去荚壳、杂质,收集种子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烟酸、皂甙等成分。

[用途]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

[用法]煮食,煎汤或研末服。

[附方]

1,赤豆桑白皮汤:赤小豆60g,桑白皮15g。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饮汤食豆。

源于《本草拾遗》。本方用赤小豆健脾利湿,而以桑白皮专于利尿消肿。用于脾虚水肿或脚气,小便不利。

2,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g,赤小豆120g。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

源于《肘后补缺方》。白茅根为凉性利尿药,其味甘甜,用以煮豆,既可增强利尿作用,又较适口,故颇为得法。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3,赤豆粥:赤小豆120g,粳米30g。加水适量,煮稀粥。分2次食。

源于《妇人良方》。本方能益脾胃而通乳汁。用于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4,苦酒赤豆散:赤小豆100g,用醋1茶盅,煮豆至熟,取出晒干,再入适量米酒中浸渍至酒尽,经干燥后研为细末。分3次服,每次~6g,用米酒送服。

源于《肘后方》。赤小豆等三者均能散血,醋又用止血之效,故本方有散血消肿和止血作用。用于痔疮瘀肿疼痛,大便带血。

参看

  • 《中药学》- 赤小豆
  • 《食物疗法》- 赤小豆
  • 《本草纲目 · 赤小豆》
  •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赤小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赤小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7674.html

    赤石脂

    赤小豆花

    阅读全文
    好东西合作伙伴
    搜索

    好东西

    绿色健康网

    经验功效使用知识物语食谱百科中药问答
    回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