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羽箭
名称:鬼羽箭
中文名称: 鬼羽箭
拉丁名称:药材Ramulus Euonymi原植物 Buchnera cruciata Buch.-Ham.
别名:玄参科植物黑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宁市药物志》)、黑骨草、羽箭(《广东中药》)
鬼羽箭Buchnera cruciata Ham.的干燥全草。
考证:苦、寒①《南宁市药物志》: "苦,寒,无毒。"《广西中药志》: "味淡微苦,性凉,无毒。"入心经
禁忌:《广西中药志》:"体虚寒及孕妇忌服。"
其他信息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鬼羽箭Buchnera cruciata Ham.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鬼羽箭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全体被弯曲短毛,干后变黑色;茎圆柱形,单一或上部有时分枝。基生叶扩展,通常4~6对成莲座状簇生,倒卵形,长2~5厘米,宽1.5~2厘米;茎生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疏离,倒披针形、长圆形或线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下部的较大,常有少数钝齿,上部的渐渐变小,边全缘。花秋末开放,两性,紫蓝色,排成顶生、密集、四棱柱形、长2~3厘米的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小苞片2,生于萼管基部,钻状,长2~3毫米;萼管与苞片近等长,裂齿5,狭披针形;花冠高脚碟状,冠管长6~8毫米,露出部分和内面均被柔毛;裂片5,倒卵形,近等大,扩展;雄蕊4,内藏,花药1室。蒴果长圆形,长4~5毫米,室背开裂,果爿厚,全缘;种子多数,略具螺旋状条纹。
多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区。印度、马来西亚也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采后,晒至七八成干,堆闷1~2天,扎成小把,晒至足干。
药材性状 全草长15~50厘米或过之。茎中部以下圆柱形,上部略带方柱形,不分枝或间有分枝,黑色或黑褐色,被稀疏短毛。质稍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基生叶卵圆形或倒卵形,常数片丛生,干缩成团而附于根头处或脱落;茎生叶长圆形至披针形,疏离,对生,长2~4厘米,上部叶稍小,互生,黑褐色,全缘,常紧贴于茎枝。穗状花序或果序顶生,长2.5~3.5厘米,四棱形如箭羽,因花序柄长而突出于全草之上,黑色或黑褐色。气无,味微苦。以全草乌黑色、茎幼嫩、有光泽、花序长而多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微苦,寒。清热消暑,凉血。用于癍痧发热,中暑伏热。外用治皮肤风毒肿痛。常用量10~2O克。
附注 《药典》所载鬼箭羽与本品在药材性状和功用上都完全不同。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的带翅茎枝。
功用: 热消暑,凉血。用于癍痧发热,中暑伏热。外用治皮肤风毒肿痛。
性味: 微苦,寒
加工
产地:我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挖取全草,晒至七、八成干,堆闷1~2天,扎成小把,晒至足干。
性状:全草长15~50厘米,被疏柔毛,全体黑色或黑褐色。茎圆柱形,上部略呈方柱形,多为单枝,间有分枝,直径1~3毫米,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基生叶倒卵形或阔椭圆形,常4片密生,干缩成团而附于根头处;茎生叶卵圆形至线形,疏离对生,近茎上部叶稍细,互生,全缘,常紧贴于茎枝。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或果序长2.5~3.5厘米,四棱形如箭羽,总花柄长。气无,味微苦。
质量要求:以全草乌黑色、茎幼、有光泽、花序长而多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水提液中含草乙酸钠(sodium oxalacetate)。本品中分得3种黄烷成分,分香橙素(aromadendrin)、d-儿茶素(d-catechin)及去氢双儿茶素甲(dehydroicatechin A)。此外,还分离得4种甾体化合物,为豆甾-4-烯-3-酮、豆甾-4-烯-3-,6-二酮、β-谷甾醇和 6-β-羟豆甾-4-烯-3-酮。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鬼羽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鬼羽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