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椿
名称:红椿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红椿
种拉丁名:Toona ciliata Roem.
科中文名:楝科
科拉丁名:Meliaceae
属中文名:香椿属
属拉丁名:Toona
国内分布:湘,川,闽,粤,桂,滇
中国植物志:43(3):040
形态特征:落叶或近常绿乔木
最低海拔:300
最高海拔:1500
生 境:山坡,沟谷林中,河边,村旁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全省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 安徽(泾县)、福建(南靖)、广东、广西、湖南(花桓)、贵州(册亨)、四川(南川)、云南
种群现状
渐危种。红椿又名红楝子,是名贵的用材树种,分布虽较广,但很零星。由于过度砍伐,资源已日益减少,若不加以保护,将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
落叶或近常绿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呈鳞片状纵裂;嫩枝初被柔毛,后变无毛。叶为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叶柄长6一10厘米;小叶7一14对,纸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一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偏斜,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仅脉腋有束毛。圆锥花序顶生,与叶近等长或稍短;花两性,白色,有香气,具短梗;花萼短,裂片卵圆形;花瓣5,长圆形,长4一5毫米;雄蕊5,花丝无毛,花药比花丝短;子房5室,胚珠每室8一10,子房和花柱密被粗毛,柱头无毛。蒴果长椭圆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8一10毫米,果皮厚,木质,干时褐色,皮孔明显;种子两端具膜质翅,翅长圆状卵形,长约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通常上翅比下翅长。
楝科(Meliaceae)香椿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 中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红椿主要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5-22℃,极商厚低温-3-12℃,年降水量1250-1750毫米,相对湿度80%。土壤为红壤和砖红壤,pH值4.5-60。红椿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但幼苗或幼树可稍耐阴。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林中,生长较快。本种萌芽更新能力较强,在空地或疏林下,特别是火烧迹地或退耕地,天然种更新效果很好,但在密林下或庇荫地更新困难。
适宜砖红壤性土及黄壤,在石灰岩淋溶土上也可生长。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及中性土上生长良好。在良好的立地条件生长迅速,云南西双版纳的15年生树高20米,胸径25厘米。3~4月开花,10~11月果熟,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南部地区5~7月成熟。种子细小,每千克约22万粒。8月以前成熟的种子易失去发芽力,宜随采随播。 1年生苗高1米地径大于1厘米时即可出圃。造林多在春季进行。株行距2×2米,病害少,虫害较多。食梢暝蛀食枝梢,金龟吃食树叶,天牛为害树干,白蚁为害根部,需及时防治。
保护价值
红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材色红褐,花纹美丽,质地坚韧,最适宜制作高级家具。
心材深红褐色,边材色较淡,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花纹美观,材质轻软,防虫耐腐,干燥快,变形小,加工容易,油漆及胶粘性能良好。是建筑、家具、船车、胶合板、室内装饰良材。树皮含单宁11~18%,可提制栲胶。
保护措施
凡已建自然保护区的产区,应将红椿列为保护对象,在产区可选择分布集中、生长较好的林分,划为保护林或母树林,加强抚育管理。林分及园林部门应栽培繁殖,营造人工林。
红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之速生树种,在我省黔西南低山河谷亚区及其它河谷地区均可规划营造人工林,加强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
栽培要点
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方法为主。蒴果熟开裂后散出种子,应及时采收。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宜即采即播,或在低温下(5℃)贮藏。播前应用温水浸种24小时催芽,出苗率达70%左右。。培育一年后,苗高1米,可出圃造林。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蒙自、文山、开远、个旧、泸西和西南部保山、龙陵、景洪,广西东部贺县、梧州、金秀、桂平、容县、博白和北部龙性以及西部那坡、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广东乐昌、乳源、肇庆、博罗、茂名,海南定安、琼中、昌江、东方、保亭、崖县、湖南西北部花垣,贵州南部册亨,四川东南部南川及福建南靖等地。通常多生于海拔300-800米的低山缓坡谷地阔叶林中;在云南分布较高,多见于海拔1300-1800米的中山地带。垂直分布于海拔300~2260米,而以海拔1300~1800米的亚热带地区较多。广东、广西的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800米以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也有分布。
种属分布
约15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一带,从印度东部至大洋洲东部。我国3种,广植于西南部经中部至北部。贵州1种、3变种。
1红椿 红楝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Toorm ciliata Roem.Syn.Hesper 1;139.1864;云南植物志;1,206.1977——T.
sureni(BI.)Merr。Interpret.Herb.Arab,305.1907;How et T.Chen,植物分类学报,
4(1):39.1955 --T.microcarpa(C,DC.)Harms in Engl,pflanzenf.3(4):270.
189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574.1972.
1a.红椿 (原变种)
Toona ciliata Reem.var ciliata
贵州不产;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
1b.滇红椿(变种)
Toona eiliata Roem,var.yunnanensis(C.DC.)C.Y.Wu,云南植物志,1:207.1970—Cedrela toona Roxb.ex Rottl.var.yunnanensis C;DC.in Rec,Bat.SurV.India 3;364.1908.
落叶或近常绿乔木,高达30米;幼枝被柔毛,后渐脱落,干时红色,具疏淡褐色的皮孔。偶数或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小叶6-12对,对生或互生,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宽2.5-5厘米,最下部一对叶较小;卵形,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偏斜,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仅脉腋具束毛,侧脉12—18对,小叶柄长5-1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约与叶等长,被微柔毛,花白色,长约5毫米,具短梗;花萼极短,具5裂片,被微毛及缘毛;花瓣5,长圆形,长4-5毫米,被柔毛及缘毛,雄蕊5,与花瓣等长,或略短;子房5室,被粗毛。蒴果椭圆形,长1.5—2.5厘米,具细小皮孔,木质,干时褐色,种子两端具翅,长达15毫米,通常上端翅比下端翅长,翅扁平,薄膜质。花期4月;果期7月。
产兴义、罗甸等县,生于海拔480—1000米的山坡密林中、山脚或路旁。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
木料赤褐色、质软、纹理通直、、具芳香、耐腐、易加工,适宜供建筑、车辆、船板、茶箱、家具及雕刻等用材,树皮可提制烤胶。
1c.毛红椿(云南植物志)毛红楝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Toona ciliata Roem.var,pubescena(Fr.)Hand.—Mazz.Symb.Sin.7:631.1933;
云南植物志,1:207.1977i——Cedrela toona Roxb.var.pubescens Franch.in Bull。Soc.Bot.France,33:449.1886.
本变种与滇红椿的区别:叶披针形、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1—12厘米,宽3.5-4厘米,上面无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尤其脉上更密;小叶柄8-12毫米。蒴果长椭圆形,长2-2.5厘米,具稀疏皮孔。
产兴义、罗甸、独山、正安等县;生于海拔440米左右路旁。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
用途同滇红椿。
中药材
【药名】红椿
【汉语拼音】hong chu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ciliata Roem.[T.sureni auct.non(B1.)Roem.]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杀虫
【科属分类】楝科
【主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60-1550m的沟谷林内或河旁村边。
【采收和储藏】
春季挖取根部,刮去外面栓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否则易发霉发黑。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红椿 落叶或近常绿乔木,高达30m。树皮深绿色至黑褐色;小枝干时红色,具皮孔。偶数羽状复叶,长30-40cm,叶柄长6-10cm;小叶6-12对,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2mm;叶片披针形、卵状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渐尖,基部不等,一侧圆,另一侧楔形,上侧稍长,全缘,叶背面沿叶脉处和脉腋内具束毛;侧脉纤细。花两性,圆锥花序与叶近等长,被微柔毛。花白色,具短柄;萼片卵圆形,外面被微柔毛,有缘毛;花瓣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具缘毛;雄蕊5,花药比花丝短,无假雄蕊;花柱和子房密被粗毛,花柱短于子房室;子房5室。蒴果椭圆状长圆形,长2-2.5cm,无皮孔。种子两端具翅,通常上翅比下翅长。花期4-5月,果熟期7月。
【出处】《中华本草》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红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红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