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
名称:苦楝皮
苦楝皮
Cortex Meliae
(英)Chinaberry-Tree Bark
来源 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皮和根皮。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树皮纵裂,幼枝被星状柔毛。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 ,宽2~3cm,先端长尖,边缘具深浅不一的钝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仅沿脉有白毛。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裂,被毛;花瓣5,淡紫色,外面被毛;雄蕊10;子房上位,4~5室。核果近球球,直径1~1.5cm,黄棕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田野或栽培。产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采制 春、秋季割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性状 树皮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
化学成分 含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kulactone)、苦楝萜醇内酯(kulolactone)、苦楝皮萜酮(kulinone)、苦楝萜酸甲酯(mcthyl kulonate)、川楝素(toosendanin)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附注 商品苦楝皮还包括川楝M.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皮或根皮。
【英文名】 CORTEX MELIAE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 2~6 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
【药(毒)理学】川楝素小鼠腹腔、静脉、皮下和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3.8 ± 1.2mg/kg、14.6 ±0.9mg/kg、14.3 ±1.5mg/kg和244.2±44.0mg/kg。大鼠皮下注射和家兔静注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8mg/kg和4.2mg/kg。川楝素对胃有刺激性,其程度因动物种类而异,口服川楝素后,大鼠胃粘膜发生水肿、炎症及溃疡,部分犬呕吐。还可引起犬、兔、猴肝细胞肿胀变性、肝窦极度狭窄,小鼠血浆ALT升高,灌服大剂量川楝素,可引起动物急性中毒致死,死亡原因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出血,血压下降而形成急性循环衰竭。小鼠蓄积性毒性的半数致死量为18.7mg/kg,蓄积系数为1.13,属强蓄积性药物。猴亚急性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ALT升高,其次是肌无力。大体解剖发现,各剂量组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脏瘀血。显微镜检发现,猴小血管内膜表面有棕黄色颗粒沉积,且剂量越大沉积越多。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可见枯否细胞及吞噬颗粒;脑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和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加。
【鉴别】
(1) 取本品一段,用手折叠揉搓,可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有极细的网纹。
(2) 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醚10ml,浸渍2 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 1ml,挥干后,滴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数滴,显红色;另取滤液 1ml,置试管中, 挥干后,加醋酐 1ml,搅拌,沿管壁加硫酸数滴,醋酐层显绿色,硫酸层显红色至紫红色。
(3) 取本品粉末2g,加丙酮25ml,超声处理2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楝皮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用药禁忌】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1.《新修本草》:“此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2.《福建药物志》:“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
【炮制方法】
1.《圣惠方》:"锉。"
2.《博济方》:"细切。"
3.《斗门方》:"去其苍者,焙干为末。"
4.《卫生宝鉴》:"去浮皮。"
5.《医学纲目》:"去皮。"
6.《景岳全书》间"刮去皮土。"
7.《外科全生集》:"去皮取白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中药制药工艺】
1.川楝皮片:川楝皮(去外层粗皮)1000g,辅料适量。取川楝皮,干燥,粉碎,过120目筛;称取250g,剩余粗粉按煎煮法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稠膏状,与细粉混合制粒,60℃以下干燥,加入滑料,混匀,压片,片重0.3g。本品为淡棕色片,味苦。功能驱虫。用于驱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口服,每次-8片,空腹1次服完。(顾学裘《药物制剂注解》1981年)
2.川楝素片:川楝素250g,淀粉225g,将川楝皮切成细丝,用热开水浸泡数次,每次于60℃-80℃保温l小时,至无明显苦味为止。浸液滤过,通过装有湿炭的渗漉缸,控制流速,使流出液不带苦味,再用50℃热水洗去杂质。用70%-95%乙醇洗脱出川楝素,减压回收乙醇,放出浓缩液,静置过夜,滤取沉淀,干燥;用95%乙醇溶解,滤过,滤液通过氧化铝柱,其柱再用适量乙醇洗涤,收集醇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倒入冷水中析出白色粉末,滤过,干燥。称取川楝素和淀粉混匀,过80目筛,用10%淀粉浆制粒,60℃干燥,整粒,混入1%滑石粉、2%硬脂酸镁,压片,片重0.05g。功能泻火杀虫,用于驱蛔虫。口服,1-2岁,1-1.5片;2-4岁,2-4片;4-8岁,4-6片;8-16岁,6-8片;16岁以上,8-10片。晚睡前空腹1次服完。若需要再服此药应间隔2星期。(《中药制剂汇编》1971年)
3.驱虫散:苦楝皮100g,石榴皮100g,贯众100g,槟榔10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棕色粉末,味微苦、涩。功能驱虫,止痛。用于小儿蛔虫腹痛。口服,每次-1.0g,每日2次,饭前服用,或遵医嘱。忌食油腻,(《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 4.5 ~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注意】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苦楝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苦楝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