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头回
名称:墓头回
基本信息
墓头回 又名臭脚跟,败浆科败浆属,多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自根部生出茎梗多数,每一茎上又多分枝,茎上分枝处有节纹。基生叶成丛,有长柄,卵形或分裂。茎生叶对生,羽状深裂,叶常和分枝处同出。7~8月茎枝端开黄色小花,呈伞房状排裂。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根茎横生,有少数粗根须。秋季采根15克,水煎服可治晚期子宫癌。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叶败酱(山败酱)P. scabra Bunge,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酸、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截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
1.抗肿瘤
提取物经美兰试管法、伊红染色体、体外细胞形态法及体内细胞形态法实验,均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破坏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灌胃给药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3.2-5.7天(21%-53%),腹水量及癌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每只小鼠腹水量较对照组减少4.38ml,瘤细胞数减少801192×106;提取物局部注射可使局部肿瘤逐渐变硬、脱落,溃疡面修复治愈。本品注射5g/kg对小鼠肉瘤-180(S180)瘤内注射,抑瘤率为62.5%;2.5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5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S180瘤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效应。
2.镇静
本品挥发油0.25ml/kg灌胃,可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也增加阈下剂量戊比妥钠的小鼠入睡率。
中药化学成分
糙叶败酱 根及根茎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有: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薁(decahydro-4,8,8-trimethyl-9-methylene-1,4-methanoazulen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7,11-trimethyl-1,3,6,10-dodecatetraene),ζ-荜澄茄醇(ξ-cadin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共鉴定了26种成分[1]。另据报道,油中主成分还有:α-和β-古芸烯(gurjunene)和正十六烷(n-hexadecane)[2]。
异叶败酱 根含挥发油0.63%,主成分为异戊酸(isovaleric acid),还含倍半萜烯类,倍半萜醇类和醛、酮、醇等含氧化合物及单萜烯类[3]。另据报道挥发油中含α和β-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lene),γ-和ξ-榄香烯(elemene),龙脑(borneol),柠檬烯(α-terpineol),β-橄榄烯(β-maaliene),β-橄榄烯(βmaali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ξ-荜澄茄烯(ξ-cadinene)等[4]。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1.《本草原始》:墓头回根色黑,气臭,用此草干久益善。
2.《职方典》:箭头风产广西南宁府山中,花如箭簇。治风,四肢骨节痛,煎水熏洗之。
3.《植物名实图考》:墓头回,生山西五台山。绿茎肥嫩,微似水芹,叶歧细齿,梢际结实,攒簇如椒,有毛。《五台志》载入药类,盖俚方习用者。《本草纲目》载《集验方》,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当即此草。
选方
治崩中, 赤白带下: 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 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各家论述
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3.《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参看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墓头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墓头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