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名称:秃鹫
秃鹫秃鹫又叫秃鹰、座山雕,泛指一类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除了南极洲及海岛之外,差不多分布全球每个地方。
物种名称
中文正名:秃鹫
拉丁学名:Aegypius monach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66)
藏名音译:夏过
英 文 名:cinerous Vulture
中文俗名:狗头鹫 夭勒 狗头雕 座山雕
濒危信息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 参考文献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参考文献
IUCN濒危等级: LR/nt 生效年代: 2003年 参考文献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参考文献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参考文献
分类地位
动物界Faun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鸟纲Aves→今鸟亚纲Neornithes→突胸总目Carinatae→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兀鹫亚科Aegypinae→秃鹫属Aegypius→秃鹫Aegypiusmonachus
形态特征
体形大,全长约110厘米,体重7~11公斤,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米长,0.6米宽。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变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秃俊脖子的基部长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
秃鹫形态特殊,可供观赏,其羽毛有较高经济价值。在牧区,秃鹫受到民间保护,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有人捕杀制作标本,做为一种畸形的时尚装饰,加上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较低,使本种群受到了一定破坏。
体型硕大(100厘米)的深褐色鹫。具松软翎颌,颈部灰蓝。幼鸟脸部近黑,嘴黑,蜡膜粉红;成鸟头裸出,皮黄色,喉及眼下部分黑色,嘴角质色,蜡膜浅蓝。幼鸟头后常具松软的簇羽,飞行时更易与深色的Aquila属的雕雕类相混淆。两翼长而宽,具平行的翼缘,后缘明显内凹,翼尖的七枚飞羽散开呈深叉形。尾短呈楔形,头及嘴甚强劲有力。
虹膜-深褐;嘴-角质色,蜡膜蓝色;脚-灰色。
叫声:通常无声。
生活习性
秃鹫栖息范围较广,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草原均有分布,栖息于高山裸岩上,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秃鹫吃的大多是哺乳动物的尸体。哺乳动物在平原或草地上休息时,通常都聚集在一起。秃鹫掌握这一规律以后,就特别注意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动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便仔细观察对方的动静。如果对方纹丝不动、它就继续在空中盘旋察看。这种观察的时间很长,至少要两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就飞得低一点,从近距离察看对方的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睛是否在转动。倘若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秃鹫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这时候,它犹豫不决,既迫不及待想动手,又怕上当受骗遭暗算。它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秃鹫又走近了一些,它发出“咕喔”声,见对方毫无反应,就用嘴啄一下尸体,马上又跳了开去。这时,它再一次察看尸体。如果对方仍然没有动静,秃鹫便放下心来,一下子扑到尸体上狠吞虎咽起来。
有时候,秃鹫飞得很高,未必能发现地面上的动物尸体。其他食尸动物如乌鸦、豺和鬣狗等的活动,就可以为这种猛禽提供目标。如果发现它们正在撕食尸体,秃鹫会降低飞行高度,作进一步的侦察。假如确实发现了食物,它会迅速降落。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秃鹫在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平时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铅蓝色的。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脖子就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赶快跑开,千万不要靠拢。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了,它招架不住,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时,它的面部和脖子马上从红色变成了在白色。胜利者趾高气扬地夺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变得红艳如火了;失败者开始平静下来了,它逐渐恢复了原来的体色。根据这些体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知道秃鹫体力的强弱了。
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好在它找到了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这些大翅膀的鸟儿,在荒山野岭的上空悠闲地漫游着,用它们特有的感觉,捕捉着肉眼看不见的上升暖气流。它们依靠上升暖气流,舒舒服服地继续升高,以便向更远的地方飞去。
繁殖习性
每窝产卵1~2枚,污白色,多少具有深红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均参与孵卵,孵卵期约55天。雄秃鹫每天辛辛苦苦地四处觅食,一回到家里,马上任张开大嘴,把吞下去的食物统统吐出,先给雌鸟吃较大的肉块,然后再耐心地给幼鸟喂碎肉浆。秃鹫的胃口很大,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装满为止。因而,雄鸟带回来的食物常被妻子、儿女吃得精光。
国外分布
西班牙、巴尔干地区、土耳其至中亚;欧洲南部,包括从地中海到巴尔干、摩洛哥北部,亚洲叙利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印度、蒙古、俄罗斯等地。偶有迷鸟游荡于繁殖区外。
国内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福建 湖北 广西 四川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兴隆山 托木尔峰 麻阳河 茂兰 茂兰 济源猕猴 双台河口 老秃顶子 老秃顶子 白石砬子 达赉湖 科尔沁 乌梁素海湿地鸟类 青海湖鸟岛 天龙山 庞泉沟 庞泉沟 芦芽山 灵空山 历山 卧龙 卡拉麦里山 阿尔金山 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 清凉峰 衡水湖湿地和鸟类 赛罕乌拉 额济纳胡杨林 罗布泊野骆驼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阿尔金山 子午岭山 长白山 贺兰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西段 昆仑山-西段 太行山 天山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山地 阿尔泰山山地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伏牛山 准噶尔西部山地 北部天山山地 伊犁谷地 尤尔都斯盆地 南部天山山地 东部天山山地 诺敏戈壁丘陵 东疆戈壁丘陵 塔河中下游平原 罗布泊低地 昆仑山北麓平原 西昆仑山山地 东昆仑阿尔金山山地 塔里木河流域 巴音布鲁克 恰库尔图 托木尔峰南坡(琼台兰河) 巩乃斯 那拉提 天山山脉 乌鲁克恰提 沁城 民丰 口门子
种群现状
全球性濒危(Collar et al.,1994)。罕见,但在分布区的北部较常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青海南部及东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四川北部。于西藏南部、华中、华东、东南及台湾有零星出现。
濒危因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参考文献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秃鹫除去内脏和羽毛,取肉和骨骼,肉有滋阴补虚的功能。骨有软坚散结的功能,治甲状腺肿大。因此被利用。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参考文献 种群数量稀少,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了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综述
22种大型食腐鸟类,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新大陆秃鹫7种,包括神鹰(condor);旧大陆秃鹫15种,包括髯鹫和兀鹫。虽然两组中的许多种外形相似,但其亲缘关系较远。
全部
新大陆秃鹫和一些旧大陆秃鹫均为秃头,以防止头伸入动物屍体内进食时,羽毛因黏上血液而打结。大多数秃鹫咽部有一大囊(嗉囊),可耐受长时间不进食,以适应暴食和饥饿交替的生活方式。有些种的喙格外强壮、巨大,可撕开兽皮、肌肉,甚至骨头。所有秃鷲的视力十分锐利,就如红头美洲鷲的嗅觉敏锐一样。旧大陆秃鹫的脚较强壮,而新大陆秃鹫的脚则扁平、无力,不适于抓握。
秃鹫分布很广泛,但在澳大利亚和大部分海岛则无踪影。大多进食较杂,食腐肉、垃圾,甚至排泄物,很少突然袭击活体动物。少数偶尔会捕获无助的动物如羊羔、龟,至於安地斯兀鹫,则会袭击刚出生的牛犊。秃鹫可在高空逗留几小时,靠长而宽的翼慢慢滑翔。当一只鹫发现已死或将死的动物而落下时,其他的鹫在几公里远就能看到。秃鹫进食时遵循严格的社会秩序,即以身体大小和喙的强壮来决定。小型种必须等待大型、占优势种吃剩的残渣。不过,即使是大型秃鹫也会让个位子给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竞争者,如胡狼、鬣狗和丛林狼。
多数秃鹫栖息於开阔地,常成群栖于悬崖、高树或地上。旧大陆秃鹫用枝条在树上或悬崖上,有时在大群居地搭建大型平台式巢。多数大型旧大陆秃鹫只产1枚卵。新大陆秃鹫不筑巢,但将卵产在悬崖或大树的天然洞穴中;不群居。小型新大陆秃鹫产2枚卵,孵化整1个月。最大型种只产1枚蛋,并要孵化近2个月。幼秃鹫比一般的捕食鸟成熟得慢。新大陆秃鹫无鸣管,不能发声;鼻中隔有穿孔。
新大陆秃鷲
红头美洲鹫(Cathartes aura)是分布最广的新大陆秃鹫,分布范围从加拿大向南到南美洲的最南端。北方各群有迁徙性。体型小,呈黑褐色,成年后头红色(幼时为黑灰色),翼展近2公尺(6.6呎)。由于其嗅觉发达,通常最先发现尸体,但较其他秃鹫胆小,当其他秃鹫抢食时就撤出。
除加利福尼亚兀鷲和安地斯兀鹫外,著名的新大陆秃鹫还有黑美洲兀鹫(Coragyps atratus),是一种新大陆秃鹫,有时叫黑鹫,或不恰当地称为食腐鸦。黑美洲兀鹫是秃鹫中数量最多的,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也常活动于温带地区。体型矮胖,呈黑色,长约60公分(24吋),尾很短,短翼,黑色秃头,后颈有毛。
王鹫(Sarcoramphus papa)是色彩最丰富的秃鹫。头和颈为红、黄及淡蓝色相间,眼白色并有红色眼环;上体皮黄色,下体白色,翎领灰色。翼展约2公尺,体长80公分(31吋)。从墨西哥分布到阿根廷,单个或成对地在热带雨林上空盘旋。
新大陆秃鹫一般与鹳画归为鹳形目(Ciconiiformes)。
旧大陆秃鹰
灰秃鹫,有时也称黑秃鹫(Aegypius monachus),是最大的鸟之一。长约1公尺(3.3呎),重12.5公斤(27.5英磅),翼展约2.7公尺(8.9呎)。全黑色,翼宽而短,尾略呈楔状,栖息於欧洲南部、小亚细亚、亚洲的中部大草原和最高山,在高树上营巢。这些区域也栖息著一种稍小的髯秃鹫,或称髯鹫(Gypaetus barbatus)。
埃及秃鹫(Neophron percnopterus),也叫法老之鸡,是小型旧大陆秃鹰,长约60公分(24吋)。体白色,有黑色飞羽,秃脸,有披肩状鬃毛。分布于非洲北部和东部、欧洲南部、中东到阿富汗和印度。
兀鷲(Gyps fulvus)或称欧亚兀鹫,是旧大陆秃鹫,栖息于非洲西北部、西班牙高地、俄罗斯南部和巴尔干半岛。上体灰色,下体红棕色有白色条纹,长约1公尺。兀鹫属(Gyps)有7个相似的种,包括最常见的一些兀鹫。南亚有3个兀鹫属种:亚洲白背兀鹫(G. bengalensis)、长嘴兀鹫(G. indicus)和尖嘴兀鹫(G. tenuirostris),由于所食畜体含止痛药,此类药可导致兀鹫肾衰竭,使兀鹫接近灭绝。
肉垂秃鹫(Torgos tracheliotus),有时叫耳秃鹫,或努比亚秃鹫,是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区的一种巨型旧大陆秃鹫。1公尺高,翼展2.7公尺(8.9呎),进食时较其他秃鹫占优势。上体黑棕色,尾呈楔状,下体白色。秃头两侧有很大的肉垂。脸呈粉红色或浅红色。
棕榈鹫(Gypohierax angolensis)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中部。长约50公分(20吋),脸无毛,呈橙色,喙黄色。特殊之处是它主要吃素,有时也吃甲壳类和死鱼。
黑兀鹫(Sarcogyps calvus),经常叫做本地治理兀鹫或印度(黑)兀鹫 ,是一种旧大陆秃鹫,分布于巴基斯坦到马来西亚。长约75公分(30吋),翼展约2.7公尺(8.9呎)。黑色,胸部有白色绒羽,嘴大呈黑色,颈部两侧有肉垂。
白头秃鹫(Trigonoceps occipitalis)长约80公分(31吋),翼展约1.8公尺(6呎)。黑色,次级羽翼和腹部呈白色。翎领高呈黑色,喙大呈红色。头呈独特的三角形,为淡黄色,无毛,头顶有白色绒羽冠。
旧大陆秃鹫包括鹰和雕所属的鹰科(Accipitridae)秃鹫亚科(Aegyptiinae),鹰科则属榫形目(Falconiformes)。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秃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秃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