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 / 饴糖

饴糖

好东西
发布时间:

饴糖

名称:饴糖

别名

麦芽糖,胶饴,软糖,糖稀。

异名

饧(《方言》),胶饴(陶弘景),饧糖(孟诜),软糖(《蜀本草》)。

来源

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原植物

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用胶饴为主。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药材性状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味甘,药用以秋饴糖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为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化学成分

麦芽糖89.5%,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等。

性味归经

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饴糖的功效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①《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②《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③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④《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⑤《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⑥《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

⑦《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⑧治喉骾鱼骨,疗误吞钱环。

⑨《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用量用法

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每次~2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不宜多服

宜忌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①《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②《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选方

①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②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气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大建中汤)③治卒得咳嗽: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

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

(《补缺肘后方》) ④治伤寒大毒嗽:怡糖于蔓菁、薤汁中煎一沸,顿服之。

(《食疗本草》) ⑤治咸哮喘嗽: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

(《本经逢原》) ⑥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

蒸化,乘热缓缓呷之。

(《本草汇言》) ⑦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

(《本草汇言》) ⑧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

(《本草汇言》) ⑨治诸鱼骨哽在喉中: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

(《圣济总录》饴糖丸) ⑩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

(《古今录验方》) ⑾治误吞稻芒:白饧频食。

(《简便单方》) ⑿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

名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②《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

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③《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

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④《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

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

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

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⑤《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

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

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

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

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

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

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

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

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饴糖定义

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生产工艺

目前,饴糖主要有三个品种:酸糖化法饴糖、麦芽糖化法饴糖和饴糖粉(粉末饴糖)。

制作方法 1.原料:饴糖中所含主要成分为麦芽糖与糊精,系由淀粉经过糖化作用而生成的,因此凡是含有淀粉的原料都可作饴糖。日本过去用大米,后因大米原料价格昂贵,现在大部分改为山芋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作为生产饴糖的原料。

2.糖化剂:过去一直沿用大麦芽作糖化剂,主要是利用大麦芽中存在大量的α、β淀粉酶。

α-淀粉酶亦称液化型淀粉酶,β-淀粉酶亦称糖化淀粉酶。据日本报道现在已有采用麸皮中β-淀粉酶及脱脂大豆中的β-淀粉酶应用于饴糖生产。应用于饴糖生产。

3.淀粉乳调制:淀粉加水后用Ca(OH)2中和,用量约为淀粉的0.02 ~0.08%,要求最适 pH为6.0~6.5。加入α-淀粉酶混合均匀。

4.液化反应:要视淀粉种类而定,如用山芋、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常以85℃液化,最后升温至120℃,玉米淀粉采用二段液化法,即分二次加α-淀粉酶。

5.糖化反应:液化后降温至60℃左右,加入β-淀粉酶保持品温55℃4小时糖化。

6.过滤:糖化完毕,糖化醪进行过滤去渣,得澄清糖液。

7.脱色:糖液用活性炭脱色,大型厂用炭柱脱色。

8.离交:为了净化糖液,必须通过阳阴组合的离子交换树脂。

9.脱色:为了得到高白度的饴糖,再经脱色一次。

10.浓缩:糖液浓缩时保持680毫米汞柱真空度,使色泽不易加深。按不同饴糖规格要求,将糖液浓缩至75~85%固形物,即为饴糖成品。

二、粉末饴糖 采取喷雾干燥法,将麦芽饴糖干燥,工艺设备一般同奶粉喷雾干燥。

三、酸法饴糖 将淀粉乳用盐酸调pH值为2,在不锈钢反应罐内120℃保持20分钟,然后加Na2CO3溶液调pH至4.5,其余工序同麦芽饴糖生产。

主要用途

饴糖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食疗价值

以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又称饧、胶饴。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

[性能]味甘,性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

[参考]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咽痛。

[用法]溶化饮,入汤药,噙咽,或入糖果等。

[注意]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

[附方]

1,小建中汤:桂皮6g,白芍12g,生姜9g,大枣15g,甘草3g,煎汤取汁;加饴糖18g,再煎溶后温服。

源于《伤寒论》。本方主要以饴糖补中缓急;桂皮、生姜温中助阳;白芍、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调和肝脾。用于肝脾失调,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或虚劳、气血不足,心悸不宁,面色无华。

2,大建中汤:人参9g,干姜5g,花椒3g,煎汤取汁;加入饴糖18g,再煎溶化后服。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仍以饴糖补中缓急为主,以人参益气补中,干姜温中散寒、止呕,花椒温中止痛。全方重在健中温阳而止呕。用于脾胃阳虚,阴寒内盛,腹痛,呕吐,不欲食。

3,萝卜蒸饴糖:萝卜500g,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15~30g,蒸化,乘热徐徐饮用。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萝卜清热化痰,饴糖润肺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咽干口渴。

参看

  • 《中药学》- 饴糖
  • 《本草纲目 · 饴糖》
  •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饴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饴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2698.html

    衣鱼

    异叶青兰

    阅读全文
    好东西合作伙伴
    搜索

    好东西

    绿色健康网

    经验功效使用知识物语食谱百科中药问答
    回顶